陈卫东,阿阮,周大勇是著名作者木棉烬成名小说作品《【木棉烬】--战争下的命运与救赎》中的主人翁,这部作品构思新颖别致、设置悬念、前后照应,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。那么陈卫东,阿阮,周大勇的结局如何呢,我们继续往下看“【木棉烬】--战争下的命运与救赎”
《【木棉烬】--战争下的命运与救赎》 免费试读
序章:遗物1984年,南宁的梅雨季,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腐朽的气息。
陈卫东在老屋阁楼翻出一只印着“军用物资”的樟木箱。锁舌早已锈死,他用煤钳砸开铜扣,
一股霉味夹杂着越南土腥味扑面而来。箱底静静躺着三样物件:一枚三等功勋章,红绳褪色,
却依然系着往昔的荣耀。半张烧焦的宣传单,背面用炭笔勾勒出一个女人侧影,线条虽简单,
却透着几分哀伤。一封未拆的信,牛皮纸信封被血渍浸染成赭色,
火漆封口处印着五角星——那是他们连队炊事班的猪油章。“陈同志,你家屋顶漏雨了!
”楼下传来房东的吆喝。陈卫东下意识将信塞进裤兜,却不小心碰掉了勋章。
金属撞击水泥地的脆响,仿佛将他拉回了谅山阵地上空呼啸的炮弹破片声。当晚,
在锅炉房值夜班的他终于鼓起勇气拆开那封信。1984年的南宁夏夜闷热难耐,
他却感到指尖发冷。信封上用铅笔潦草写着:“致苏秀兰同志”,
落款时间1979年2月17日——正是他们跨过红河总攻的日子。借着昏黄的手电筒光,
他看见信纸上粘着片干枯的木棉花瓣,周大勇歪扭的字迹爬满虫蛀的孔洞:“秀兰,
俺们炊事班昨儿炖了红烧肉,团长说等打完这仗……”后半截被血迹晕染,
最下方却添了行陌生的娟秀小楷,像是女人笔迹:“他至死攥着你们的合照。
”陈卫东的太阳穴突突直跳,照片边缘分明有焚烧的焦痕,
可记忆中周大勇的遗物里从未有过夫妻合影。锅炉突然泄气般尖啸,惊得他失手打翻搪瓷缸。
滚水溅在腕间旧疤上——那是阿阮用镰刀剜弹片留下的。二十年了,每当阴雨天,
那道月牙形的疤痕就会泛起刺痒,像条盘踞在血管里的蜈蚣。
第一章:托付1979年2月14日,云南河口,阴。陈卫东蜷缩在战壕的拐角处,
用指甲抠着枪托上歪歪扭扭的“保家卫国”四个字。这是三天前新兵授枪仪式上,
他用炊事班的菜刀刻的——班长说上了战场得有个念想,
可他此刻宁愿抱着的是家里腌咸菜的陶罐。...